首页 | 企业名片 | 人物特写 | 技改动态 | 贵宾留言 | 联系方式

 办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
    
——记潜江市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家华


董事长:邹家华

总经理:王传平

 

 

 

  邹家华,一个带有名人色彩的名字,一位雄心勃勃立志高远的民营企业家,一副并不伟岸但能顶天立地的身材,一脸坦诚豪放而不失亲切的微笑,一口地地道道纯正的潜江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民营企业家办公司不都是为了个人发财,我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
上篇 受命危难之际
  邹家华这番话并非高谈阔论,豪言壮语。作为全国劳模,潜江市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邹家华带领一班人,从1995年到今天,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潜江市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国营湖北省潜江纺织机械厂。在这里,邹家华渡过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与机械厂结下了朴实深厚、无以言表的感情。
  从1970年2月进机械厂工作,到1995年临危受命出任机械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他在机械厂先后干过翻砂工、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分管供销副厂长。不管干什么,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是那样热情执着,踏实肯干,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二十五个寒暑春秋,九千个白昼黑夜,光阴如过翼,只在弹指一挥间。当年进厂时的毛头小伙,那时已过了不惑之年。
  青春不再,时不我待。尽管邹家华有着满腔热忱和一腔热血,但面对1995年当时潜江纺织机械厂已经“产不出、销不动、收不回”,“柴光米罄,弹尽粮绝”,资产总负债率达228.7%濒临破产的绝境,新上任的他还是不由得皱紧眉头。可他没有因困难望而却步。而是当机立断,确立了“跳出围墙找产品,闯入市场寻生路”的经营决策和“抓纺机,保生存;抓汽配,促发展”的发展战略。并和全厂职工一道,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寻求企业走出困境的出路和办法。
当初,对搞汽车零部件产品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人认为,纺织机械搞了几十年,曾经也红火过。虽然一时市场疲软,但毕竟是轻车熟路。汽车零部件产品,不仅没有生产经验,还要开发市场,难。
  邹家华认准了方向是不会回头的,这是他的性格。他认为,汽车产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搞汽车零部件产品,前景是光明的,是大有可为的。他耐心说服了班子成员,大家统一了步调,开始八方寻找合作伙伴。
抓住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百万辆汽车工程”的契机,在各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邹家华与东风汽车公司接上了关系,并承接了12个产品的订单。经过一星期的试制,拿出了合格产品。这一合作的圆满成功,使东方人看到了自己的实力,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进入汽车行业寻求发展的决心。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企业得有钱。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没有钱买不回原材料,没有原材料机器运转不了。邹家华只好东奔西走,四处找亲朋好友借钱。好不容易借来10多万,但还是不够,只好又去找银行贷款。前后凑了60多万,才使机器转动起来,使试制品变成批量供货产品,厂子这才有了转机。
  经过艰苦努力,1996年机械厂摘掉了亏损帽子;1997年,实现利税203万元;1999年实现利税达400万元;实现了一年跨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邹家华到底是个目光敏锐、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企业家。抓住国企改革这一历史机遇,2000年11月,他毅然决定,参加了买断潜江纺织机械厂新的法人代表资格的“海选”。
  所谓“海选”,顾名思义,就是不设候选人的选举。这是一个创新。当时厂里有职工代表64名,为了充分体现民意,又增选侯补代表36名,共计100人。选举工作在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这100人,每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八名领导班子成员的名字。结果,不出所料,邹家华以其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威信获全票通过。新公司11月28日更名挂牌为:潜江市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邹家华出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孙传波任总经理。
  一个崭新充满希望的民营企业诞生了!
  作为拥有30%股份的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邹家华时时都在考虑公司的生存、发展问题。经历创业的艰难,既磨砺了他的意志,也给了他许多感悟。
  邹家华形象地说:企业就像一条河流,没有活水流入就成了死水。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企业才会有活力。
  几年来,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由当初单一地为东风汽车公司配套生产12个品种,发展至今天的418个品种;从只为东风汽车公司配套生产三吨车零部件,到如今为东风重型车、东风康明斯、神龙富康轿车,以及湖北枣阳、四川南充、云南金马、江苏泰兴、郑州宇通、北汽福田等多个主机厂配套。
  产品越来越多,道路越走越广。全国各地的订单雪片一样飞来,企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篇 活力源于改革
  邹家华认为:企业的活力源于改革。企业的兴旺得力于有一个同心协力的好班子,有一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企业的凝聚力不是某个人的力量,而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只有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企业才能稳健前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和公司董事长邹家华亲切握手

  邹家华把国有企业机制中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与民营企业激励、竞争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取两制之长,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潜江东方机制”。
公司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统一着装,竞争上岗,翻牌考勤;结合企业实际学邯钢,推行两个“二级法人”和三个“买断实体”;实行成本倒算法,将车间彻底推向市场;实行董事会决策,总经理执行,监事会监督的运行机制;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等。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员工过去的懒散情绪,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广纳贤才,邹家华在公司打破了旧的用人方式,实行重要岗位竞聘上岗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基层干部。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80多名竞聘者是面对公司的分线领导、董事、监事、本部门代表等,陈述自己的水平、能力、资质;阐明自己对目前形势的认识,对所竞聘岗位的打算、措施及预想达到的效果等。经过近三个月宣传、准备,最后通过两天两轮的角逐,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中37位同志被聘为中层管理者,13位同志被聘为工段长。
  事实证明,正是在这班人身先士卒、以身作责的影响和带动下,全体员工才群情勃发,斗志昂扬,在2002年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产销倒挂”的严峻形势面前,不退缩,不气馁,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硬是以“东方人”的“拼命三郎”精神闯过了“时间紧,任务重,品种多,要求高”等市场上的隘道险关。
  邹家华经常教育员工,产品能否占领市场,关键在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品,更是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同时,他要求全体员工务必做到:“一言一行对企业负责,一举一动让顾客满意。”员工们则把话说得更通俗,他们说:“产量是钱,质量是命;我们要钱更要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质量上从未放松过。如现场管理,严格“三检制”,强调“三个让步”、“三不放过”。即:产量在质量面前产量让步;发交在质量面前发交让步;利益在质量面前利益让步。通不过检验的原材料不放过;材质不合格不放过;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成品不放过。由于层层把关,道道设防,从潜江东方公司出厂的都是优质产品。
  然而,质量的要求是无止境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东风公司与日产的合作,主机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公司在2001年4月已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QS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也进行了深入的贯标,ISO/TS16949:2002这项国际公认的汽车制造业最高标准又成为主机厂择优配套的必备条件。为了更快、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项先进标准,公司已于2003年9月通过了瑞典SGS通标公司主审的ISO/TS16949:2002体系标准的认证,拿到全球最高标准“毕业证”。
  新公司创建四年来,邹家华领导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产品跨入三大行业---纺织、汽车、空调,产品由纺织机械到汽车零部件可谓是走上“阳光大道”;现在又进入空调业,则是走上“金光大道”。二是产品配套由纺织机械到载货汽车只能“维持生存”;现在与东风康明斯、神龙富康配套并进入家电业则是持续发展。总之,潜江东汽公司在邹家华的带领下,它的改革创新之路将会一往无前,永不止步。
下篇 探索特色之路
  邹家华是个既务实又富于情感的人。身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他始终不忘党和政府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始终不忘员工们给予他施展才能的舞台。饮水思源。为了回报党的关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全体员工选举时对八位公司经营者的信赖,邹家华与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虽然企业改制了,员工的身份变了,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与大家共同富裕的原则不能变。”机构改革中,有三个行政科室被精减了,但党、政、工、团不仅在公司保留下来,而且还得到了加强。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公司视察工作

  邹家华想,自己是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公司党委书记,不能忽视群众的利益,不能忽视党和群众的联系。公司赚了钱,不只属于几个股东,那里也有员工的贡献。他要把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打造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的信心是坚定的,勿容置疑的。
  为了使改制后职工没有失落感,邹家华和班子成员实施了如下方案:一是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在潜江市首家推出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依据《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在企业效益增长的情况下,先后三次上浮员工工资(每月人平200元);二是三年拿出近600万元改善员工生活和工作条件。补贴300万元修建两栋3000平米的员工住宅楼;并出资50多万元将四个加工车间粉刷一新,拆除了原有平房,扩大了绿地和场所;三是奖励骨干,稳定中坚。2002年,为了激励先进,公司拿出近80万元分三批将所有中层以上管理者、工段长、有突出贡献的党员、优秀员工共68人组织到泰国、香港、澳门13日游和海南5日游。员工逐渐感觉到,“铁饭碗”砸了并不可怕,因为现在捧的是“金饭碗”。邹家华一班人,不是为了发改制的横财,谋取个人利益;而是通过改制来改善环境,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再展鸿图。在董事长征求意见书中,员工们这样写道:“企业改制虽然使我们的压力变得更大了,但改制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活力,是实惠,是干劲,是全新的希望。”
  邹家华一班人对员工的理解充满感激,并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以回报。谁家有喜事,他们必上门祝贺;谁家有困难,他们定会帮忙解决。员工们说:“公司领导把我们当主人看,我们一定要拼命干。”如今,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达成了一个共识:“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振兴。”员工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与自己休戚与共,一脉相连。因此,他们更具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东方公司,员工不再把自己看作是打工者,而是和邹家华等8个股东一样,同是企业的主人。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从改制时430人,发展到现在的1200余人,其中安排下岗职工200多人,改革两年产值就翻了两番。2002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2060万元,销售收入6300万元,实现利税1100万元。
  邹家华并没因此满足,他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几年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永无止境的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他有一句口头禅:“发展才是硬道理。”
湖北省省长罗清泉听取孙传波总经理的工作汇报

  为了扩大铸造能力,2003年年初,公司投资2400万,在离市区两公里地,新建了一处占地30亩的铸造基地。已于2003年10月25日顺利地竣工投产。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家的愿望。邹家华也不例外,正当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红红火火,效益与日俱增的时候,邹家华未雨绸缪,当机立断,决定与武汉东风冲压件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神龙富康轿车的零部件和海尔集团的冲压件。这项工程通过在公司内部募集资金600多万元,按对方要求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了标准厂房,并注册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江工贸有限公司”。东江公司从设备进厂到调试投产,仅用一百天时间。2月18日正式投产运行以来,东江公司以优良质量、准时供货而获得主机厂赞誉,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此惊人的速度,人们不得不叹服,这是邹家华带领“东方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从此,“东方人”又多了个对外拓展的窗口。
结束语
  那天采访邹家华,巧遇潜江市一位副市长带领几位局长在东方汽车零部件公司搞调研。几位领导对他所作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潜江市的一面旗帜。是的,潜江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特色之路值得借鉴。
  望着公司办公室满墙的荣誉:“东风公司优秀供应商”、“湖北省最佳投资信誉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我不禁想,这里凝聚着多少邹家华及其同伴们的心血,和着他们多少艰难和心酸啊!
  趁空笑问邹家华:“做为全国劳模,湖北省首届十佳优秀经营师,这些光环够耀眼的。你能谈谈这些年来办企业的酸甜苦辣吗?”
  邹家华只是憨厚一笑说:“许多酸辣苦味只好放在心里,没法说出来。不过,公司能有今天,再苦也觉得甜。那就让甜味与大家分享吧。”“无情未必真豪杰”。难怪熟悉邹家华的人说他重情感,重义气,人情味浓。他这番话,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北汽福田公司王金玉总经理说过这样一席话:“一个企业,如果你用的是亲戚,不过是一个家族企业;如果你用的是本地人,它只是一个地方企业;如果你在全球配置资源,它就能够更快地成为一个国际型企业。”目光敏锐、立志高远的邹家华,对公司的未来信心百倍。他已经并且正在努力使自己的企业走出国门,向国际型企业靠近,迈进!
此文曾刊载于《时代汽车》杂志



湖北省潜江市东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潜江市东风路31号  邮编:433100  电话:0728-6292692  传真:0728-6239945  
http://www.hbqjdq.com  E-mail:hbqjdq@hbqjdq.com